《为人民服务[快穿]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雅盛书屋yasheng2.com
陶八姑口中的英子是位童养媳。跟影视作品里经常表现出的童养媳形象不同,这个时代,或者说在本地童养媳更多的见于穷苦人家。
男方家庭可以凭借这种方式省却一笔讨儿媳所需的开销,还能多一个人帮忙干活。女方家庭则少养一个孩子,同样能减轻负担。有钱人家都是要大办喜事的,才不要省这种钱。也因为如此,当地童养媳都是女大男小,女方承担着照顾还没有圆房的小丈夫的责任。
英子就是这样的童养媳。她12岁来到婆家,帮寡母婆婆做家务,照应小她6岁的弟弟也就是她未来的丈夫。英子长到15岁时,已经显出了美人胚子的造化。只是怀璧其罪,这种造化对于没钱没势的人家而言无异于小孩子捧金过闹市。
陶老四是个色鬼,陶老四看上英子了。他故意纵马吓得应子的小丈夫发了高烧,当天夜里就抽搐着没了。他掳掠了英子,还放火烧了英子的婆家,又打伤了跟英子情同母女的婆婆。
这人的恶行还没完。他玩腻了英子之后,将她丢给手下糟蹋,后来干脆把人卖进窑子里换钱。
可怜的英子从龙潭到虎穴,自己都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时候染上了脏病。
妓院老鸨怎么可能给她掏钱治病。看她挣不了钱了,她还没咽气呢,老板就把她丢进口薄棺材,直接拖到乱葬岗就埋了。
英子拼命挣扎,把棺材板撞得砰砰直响。也是她命不该绝,或者说看惯了人间残忍的老天爷都忍不住生出了怜悯。一个路过乱葬岗,想要摸点东西换食物的乞丐婆听到了动静。
这老人心善,虽然担心是碰上了诈尸,但也担心有人是遭人害了,便大着胆子问了几句。
结果等她刨开棺材打开棺材板,两人一对眼,再问了几句话,就抱头痛哭。
这乞丐婆是谁就是英子的婆婆呀。婆婆一直咬牙活着,四处打探英子的消息,就抱着一线希望,还能把儿媳妇接回来度日。
现在见到了人,虽然是身染脏病已经奄奄一息的人,但儿不嫌母丑,母又怎么会嫌弃女儿英子的婆婆立刻将她带回了家。
陶八姑一边说一边掉眼泪“我就没见过比她们婆媳更苦更可怜的人。我干上那营生,村里女人瞧见我都吐唾沫,就英子婆婆不嫌我脏,说我也是苦命人。我知道我不该开这口,杨梅大疮是脏病里的脏病,皇帝老儿染了都是个死字。可我憋不住啊,田先生,你们是不是有六零六,它能治何长官的病,是不是也可以治英子呢这姑娘才18岁呀,就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。”
田蓝现在是真心佩服那些将穿越者身份隐瞒得死死的前辈们了。
自己在上一个世界就是走的狗屎运啊。
她刚好碰上60年代,那个正值全国大串联,群众智慧被广泛鼓励,各种新鲜玩意儿乃至民科都具备广袤市场的时代,才能侥幸直到离开都没被人拆穿。
否则,人民群众的眼睛多雪亮。别说朝阳区大妈了,就是现在的农妇那也是响当当。
人家根本不相信什么蜂蜜治病,人家瞧见的是周老师在田蓝提到六零六时古怪的眼神。
周老师知道六零六,也承认六零六能治病,却否认自己有六零六,但是,病得那么严重的何长官好了。由此可推断,周老师有药,可因为这药跟脏病联系在一起,所以人家清清白白的女先生不能提,只能偷偷给人用。
所以周老师才每天给何长官准备参茶,那茶里放的肯定不是什么参片,而是那个六零六。
这番推断严丝合密,逻辑毫无问题。连田蓝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起。
况且她反驳个屁呀,人家陶八姑说的多好啊,可信度可比她的际遇高多了。
田蓝毫不犹豫“用的不是六零六,是一种洋人的新药。”
她记得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,国家就花大价钱进口青霉素给妓女治病,然后才逐步将她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。
陶八姑才不管这药叫六零六还是九零九呢。
她听到田蓝没否认给何大勇吃了药就双眼冒光,再听讲是洋人的新药,愈发心潮澎湃,大着胆子央求“田先生,你能给英子吃吗我知道这药肯定很贵。我还攒了点儿钱,我掏这个钱。要是不够的话,以后我多做事,我一定会把钱还上的。”
她们都是被陶老四祸害的人,她现在日子过好了,在山上能堂堂正正挺起胸膛做人,还能跟人在一个锅里吃饭也不遭嫌弃,她也希望英子能安安生生地活下去。就像田先生周老师她们说的那样,做坏事的是恶人,该受惩罚的也当是恶人。
田蓝微微抬手,认真道“不是这个原因,药本来就是用来治病救人的。大家都是受剥削受压迫的苦命人,我们游击队就是要为大家撑腰做主。只不过有个事情,咱们根据地虽然没有围起大墙,但也是军事禁地,要讲保密原则,不是说谁都能随随便便地进来。”
陶八姑立刻点头如小鸡啄米,口中连声道“我懂得,我懂得,土匪还有探子呢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