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盛书屋【yasheng2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激光:神奇的光束》最新章节。
激光全息照相是利用激光的相干特性最为成功的一例。早在1947年,匈牙利人丹尼斯·盖波博士,为了寻求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新途径,在研究光波的干涉性时,就提出了共轴全息原理。但限于当时所能使用的光源相干程度都不理想,所以发展极为缓慢。激光出现后,在全息照相领域兴起了复苏后的热潮。1962年,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埃梅蒂·利斯与朱里斯·尤佩尼克斯,利用激光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幅全息图。而丹尼斯·盖波博士由于他在全息方面的突串贡献,于全息理论提出24年后的1971年,荣获诺贝尔奖金。近年来,由于全息理论的发展,各种拍摄复制全息图像的技术和器件不断出现,使得从事全息摄影和提供制作服务的公司应运而生,全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,成为光学领域的一支新军。
全息技术的优势在于三维表现,是集高科技、视觉艺术、实用价值为一身的人类信息社会出现的又一新型载体。全息图由于形式新颖、色彩艳丽、立体感强、信息量大,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而被广告业首先选中。所以其发展最早的便是立体的广告和说明书了。
爱不释手的杂志封面
1992年8月,我国出刊的第4期《应用激光》杂志封面,粘贴了一张6×6厘米的真彩模压全息图,内容是插入花瓶的一束鲜花,在普通白炽灯光线的照射下,再现的图像清晰明亮,色调纯正,使读者争相观看,爱不释手。
自从日本1981年首次在《计测与控制》杂志上采用了全息图以来,英国1983年第7期《摄影爱好者杂志》和美国1984年第3期《国家地理杂志》也步其后尘,采用全息图作为杂志封面,使得其发行量大增。现在世界上已有数以百计的年报、杂志封面、插图采用模压全息技术。1986年10月,伦敦一家公司首次出版一本印有全息封面与全息插图(共7帧)的童话《镜石》;1988年另一家公司推出含有13幅全息图的年历。由于构思巧妙,印刷精美,全息图与彩色绘画的结合,给人一种新颖的美的享受。
计算机全息图的引入,使得一些人为想像中的造型能用三维图像表现,并大量印刷复制。第一张模压计算机全息图是1988年7月《计算机图像和应用杂志》的封面。它在皮爱尔(PEXAR)公司用计算机作图方法,制作出影片《锡玩具》的基础上,首先实现计算机图像的合成全息,并由钞票公司制成模压烫印全息图,使读者大开眼界。
可供食用的全息图
美国一家食品制造商在传统海滨棒棒糖上又前进了一步:在甜食上印上全息图。这种三维图像不会降低发热量,旨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来些点缀。麻省立体食品公司早已开始对食品印上全息图的可能性进行研究。全息图需很精密的细纹,每毫米达1000线。研究人员为此找了许多材料,包括碳水化合物、食糖、植物树脂、淀粉以及纤维素。该公司已成功地在巧克力糖上制成了三维全息图像。
其制造过程是:将合适的材料,如碳水化合物或糖溶解在液体中,然后在一圆桶中脱水。桶的内壁上刻有光栅结构,作为全息照相副版。当桶的涂层彻底干好后,将其取下切块。这样每片都是一张全息图,像小棱晶似的按彩虹图形反光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雅盛书屋】地址:yasheng2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