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魅巾悬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雅盛书屋yasheng2.com
先做一个自我介绍,我叫刘一线,你没听错,文刀刘的刘,一二三的一,一根线的线,行不更名坐不改姓,刘一线就是我,我父亲是个退伍军人,听说是得罪了某个领导,为了不连累其他战友就办理了转志愿兵,家中还有两个宝,爷爷和奶奶,都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,嗯,我就是奶奶特别特别紧张的哪个命根子,虽然我是个小丫头,但是架不住奶奶的爱,从12岁开始身边的宝多了一个,就是我师傅吴元人,我总觉得我师傅这个名字就是应付我随口说的,吴元人不就是无缘人么?自从12岁跟了师父在观里修行,我的学习也就此打住,我身边也不乏有很多一交学费就不上学的同学,所以也没有那么难接受退学这个事情。
因为没有考虑到,我要跟师父在道观修行,所以父亲连山门也没有进,把拿来得供奉包袱交给师父,就第一时间回去,给我收拾日常需要得东西以及面对爷爷奶奶还有阿娘得怒火了,现在想想父亲怎么那么草率,说扔就给我扔了,就不怕我师父是个骗子?当然这话我也是不太可能问得,问师父我得挨揍,问父亲也得挨揍.
老老实实得跟着师父进了山门,才发现一直认为这是个破庙,是有多么的离谱,根据师父的说法,我们这是个道观,怎么说呢,农村很多村口都有供奉所谓的土地庙,可能山头也会供奉,所以大部分人认为所有的类似的都是庙宇。但是实际上到现在看并不是,就拿我们村子来说,有信奉天主教的,还有耶稣,还有保家仙,甚至每个县城内还有城隍庙等等也还有些其他的,但是在这类的地方,除了天主教,耶稣这种事需要做礼拜的,其他的大多是有供奉神像的,当然并非是寺庙的佛像,反而是天帝,城隍,财神,老母,土地爷爷,土地奶奶这类的更多,但是却都是叫庙,奶奶尤其信这些,每天吃饭谁都不能吃,要先拿着一碗饭在院子里拜拜。
跟着师父进了山门后才发现这道观也就是山门看着小,但是内有乾坤,前面是灵官殿,然后就是三清殿再往后走有四御殿,三官殿,纯阳殿,还有丘祖殿(此信息均来自网络百度),反正师父说上香我就上香,说磕头我就磕头,磕的也实诚的很,一圈下来本来就天庭饱满得我活像一个寿星公,当然这是偶然跟大师兄聊天时,大师兄嘴秃噜了,说我见你得第一感觉,就是师父咋领了个寿星公小师妹回来。
跟着师父来到执事房认识了各位师兄后,便被师父安排先住到他的小院,一直走到最后面,看到一排的小型得四合院,走进正中间的那个小院,正北屋中间的房间是客厅,客厅里一水的实木家具,客厅正中靠墙位置一个长的条几,然后是一个八仙桌,两面各放了一个老式的太师椅,西墙靠着一整个墙壁的书架,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,东面隔了个小里间是师父的卧室,因为道观有专门的客房,想来东耳房屋是空置的,厨房在东耳房跟东屋中间还有橱柜,因着我的到来,前几天师父让师兄他们把东屋收拾好,作为我的住所。西屋放杂物、甚至还有些农具之类的,西屋跟西耳房之间开辟了一个小菜园子,西耳房墙角还搭了个鸡窝。我心中嘀咕师父这是悠然田园么?只是这个时候我并未意识到,未来我的路是怎样的一个局面,怪就怪我太年轻看到的只是表面。
道观里是有膳堂得,是从山下村子里请得一对中年夫妇在这边做饭,虽然姜叔跟姜婶做得饭也很好吃,但是因为打小吃惯了奶奶做得饭食,正好师父的小院里也有小菜园跟灶台,所以偶尔我还是会做一些自己爱吃得小食,毕竟我的食量还是蛮大的,开始不敢吃那么多,怕师兄们笑话,虽然我不善言谈,也不知道师父是为了什么收我为徒,但是也是个知道孝敬长辈得好宝宝,从6岁我就开始跟着奶奶学做饭了,包饺子什么得都不在话下,最拿手得就是炸鸡头(用面粉做得,炸得跟丸子差不多,但是是发面得,然后加点白糖超好吃),炸小果,麻叶等等,当然慢慢得也发现了师父还是个隐形吃货,后来在一次师父突然来兴趣下厨得时候,我才知道虽然厨房家伙什齐全,但他老人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厨房的炸弹。
记得我上山一个星期后,他老人家主动开口说想大展身手时,师兄们一听各个落荒而逃,而我还隐隐期待得情况下,我又一次感叹我还是太天真了,不多时就见师兄们提着水桶在院子里侯着,而后砰的一声厨房就烧了,师父也被熏得却黑,我才深刻得认识到我太天真了,师父不是无所不能得,也就再也没有敢让师父进厨房,我不怕别的,我住的屋子就紧挨着厨房,我惜命的很,我还想活着呢,当然我最担心的是师父会受伤!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云淡凤小轻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雅盛书屋yasheng2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