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汉护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雅盛书屋yasheng2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距离夏村十里的北面山地,张华跟着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,遍历周围的山头,寻找矿山。
无论锻造农具,还是锻造兵器,铁矿都不可或缺。
徐霞客看到山头有红色、褐色的土状覆盖物,露出喜色:“我们的运气还算不错,只用两日时间,便找到了铁矿。村长请看,这就是古书记载的‘上有赭者,下有铁’。”
原本已经乏力的张华听说徐霞客找到了铁矿,立即恢复精神。
徐霞客找到的,很有可能是铁矿被风化后形成的赤铁矿与褐铁矿的集合体,总体上呈现暗红色或者浅红色。
换而言之,这是铁矿露出表面的部分,而在下面,就是矿床。
早在古代,就有“上有赭者,下有铁”的经验积累。
只是可惜的是,古代人关心的是实用性,对铁矿石的形成原理,不求甚解。
徐霞客又沿着附近的山头走了一圈,陆续发现其他褐铁矿的铁帽。
“此地可能是一座大型矿脉,而非小矿。”
见多识广的徐霞客也逐渐激动起来。
“叮!在您的领地范围内,发现一座六级铁矿。”
在徐霞客使用特级勘探术以后,张华得到系统提醒,这是一座罕见的六级铁矿!
六级铁矿是什么概念?
张华不清楚,不过应该有一点可以确定,那就是这座六级铁矿足以支撑夏村发展到城池。
“唯一的缺点是矿脉距离村子隔着十里地,运输铁矿石是一个难题。”
张华要考虑的问题不只是找到铁矿那么简单。
挖出铁矿石,还要将铁矿石运至村子,进行冶炼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